重排版聲明:以下內容僅做版面結構與語句整潔調整;所有數據與事實依原文呈現,未新增杜撰資料。
TL;DR(重點先看)
- 信任是投資課程的本質:把每一次搜尋查詢都當作臨門一腳,內容要能被查證、可累積長期信任,並對齊用戶可能的搜尋詞結果。
- 先降門檻、再放大承諾:從「加 LINE 免費領取飆股 → 免費直播線上看 → 無需留下聯絡資訊 → 不滿意無條件全額退費保證」的階梯式信任設計。
- 善用「爭議流量」的演算法紅利:允許理性辯論與批評,讓系統因高互動而擴大推播,導流進 LINE 與內容生態。
- 成果:爭議流量情境下,加 LINE 成本約 NT$100;另有案例加 LINE 每人僅 5 元。兩年從零起步,營收突破 3,000 萬元。
前言|為什麼是「信任型」品牌工程?
投資課程不是單次說服,而是長期可驗證的信任工程。當用戶在不同情境下搜尋你/你的品牌時,看到的每一個結果,都是促成轉換的臨門一腳。因此,內容策略的第一原則是:可被查證,且能累積長期信任。
一、投資課程做的是信任生意
策略核心
- 將每一次搜尋查詢視為建立信任的最後一步。
- 強調內容可被查證與長期信任累積的重要性。
- 優化用戶可能的搜尋詞結果,確保不同入口都能看見一致、可信的資訊。
實務重點:標準化 QA、學員見證的可驗證性、教學片段的情境覆蓋率、與關鍵搜尋詞的落點頁一致性。
二、降低門檻:由小信任 → 大信任
階梯式設計
- 加 LINE 免費領取飆股(零阻力入口)。
- 免費直播線上看(即看即用價值)。
- 免填任何聯絡資訊(降低戒心)。
- 不滿意無條件全額退費保證(承擔風險,換取高信任)。
案例
- 為投顧公司投放「加 LINE 領取飆股」:每個加入成本僅 5 元。
- 成效過好,後續被詐騙團隊競相模仿。
三、利用演算法的爭議流量:金融課程的情緒操作設計
你敢讓別人在廣告下罵你嗎?——我們做了這件事,效果出奇地好。
操作思路
- 接受並管理爭議與質疑,允許留言區自然討論。
- 用戶可能因為「想抓詐騙證據」而加入 LINE@;
- 進入內容生態後,隨著時間與多次增強信心訊息的堆疊,用戶的注意力從「你是不是詐騙」轉移到「內容是不是真的、有沒有用」。
為什麼有效?
- Meta 系統將高強度互動視為熱門內容,進而加大推播;
- 屬於逆向操作:用爭議換取演算法的免費曝光,流量灌入自有渠道。
成果
- 爭議流量情境下,加 LINE 成本約 NT$100,仍為同業約 1/5;
- 兩年從零開始 → 營收突破 3,000 萬元。
結語
投資課程的本質是信任:可查證、可累積、可驗證。行銷設計上,透過低門檻切入與內容生態的持續加溫,再結合善用演算法的爭議流量,讓用戶在最在意的情境裡被說服——不是靠一句口號,而是靠一次次可被驗證的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