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間高端健身房,如何三個月損益兩平、兩年營收破億?
🚀 為什麼「TRAIN DIFFERENT」不是口號,而是一種體驗承諾?
「TRAIN DIFFERENT」代表的不是你練得多辛苦,而是——你永遠在體驗最新、最潮的運動方式。
- ✅ 當媒體在報導最新的健身趨勢,
- ✅ 當 IG 上正在瘋某種運動挑戰,
- ✅ 當音樂與運動融合成為文化風潮
你不需要思考、也不用觀望,
這些你都能搶先體驗。
這裡不是傳統的「健身房」,而是運動與潮流的交會點,是一種不會讓人感到無聊的生活方式。
- 想試拳擊?當然有,還有夜店風的打擊體驗
- Vogue 說拳擊時尚?我們就把它變成派對
- NBA總決賽?我們馬上開跳躍DUT課
- 奧運年?每一個運動都可能是你下一堂課的主題
這就是「TRAIN DIFFERENT」
不只是訓練,而是讓你走在運動潮流的最前端,
讓你每一次發朋友圈、打卡,都像參加一場專屬的運動派對。
二、從熱潮中借勢:Vogue 說拳擊時尚,那我們就讓拳擊變成潮流敘事
在行銷策略中,「順勢而為」永遠比「逆風突圍」來得划算。當我們發現國際媒體(如 Vogue)正積極報導拳擊燃脂、高效體能訓練的潮流時,我們便鎖定拳擊為主軸,將品牌語言與市場話題完美接軌。
第一支廣告影片的畫面節奏明快、音樂設計強烈,我們刻意選用電音風格背景音,搭配場館的夜店式燈光與真實學員快樂的表情,創造出前所未見的「健身娛樂化」視覺敘事。這不僅讓觀眾對拳擊產生新鮮感,也打破「運動=痛苦」的既有印象。
當時的策略核心在於:「不要賣課程,要賣情境。」
三、廣告不是曝光,是演算法對話:精準投放怎麼設計?
傳統廣告人談預算、談素材,但在演算法主導的廣告環境裡,我們談的是「系統語言」。這場健身品牌推廣戰役的一個關鍵技術操作,是掌握 Meta 廣告當時的邏輯漏洞:結合「加速投放」與「出價上限」。
META廣告設定,加速投遞與標準投遞,圖片來源/META廣告後台
META廣告設定,加速投遞與標準投遞,圖片來源/META廣告後台
這個操作方式簡單來說是——在短時間快速燒掉廣告預算(系統會提高曝光優先級),同時設定單位成本上限(防止過度支出),讓系統陷入一種「只能以便宜成本持續跑廣告」的模式。
結果是,我們以不到 NT$50 的平均預約成本完成大量名單蒐集,是產業平均值的五分之一。這是技術、洞察與膽識的結合成果,也是所謂「不是鑽漏洞,而是理解系統」的最佳案例。
四、讓社群成為你的內容團隊:從體驗到炫耀的心理轉換設計
流量不只來自曝光,更來自於「有人在討論你」。我們操作的下一個轉換關鍵,是把廣告變成社群話題。
在第一支影片完成品牌初印象建立後,我們迅速製作第二波素材——這一次,我們不再用模特兒,而是使用真實上課片段,強調「這些人都來了,而且看起來超快樂」。這形成一種心理效應:如果別人都來了,我是不是也該來看看?
我們進一步鼓勵會員換頭像、打卡、穿品牌服飾,製造「在這裡運動很時尚」的群體心理。一群人拍照、一群人炫耀,也是一種社群動能的轉換策略。
這些行為,Meta 廣告系統會判定為「高互動內容」,進一步主動加大曝光,讓每一則廣告的生命週期延長、自動放大。
五、不是每個案例都能複製,但模組可以複製:結果與結構總整理
📊 項目成果概覽:
- 預售期間:3~4 個月
- 損益兩平達成時間:預售期結束前
- 第一年度預售營收:超過 NT$1,200 萬
- 總營收(兩年內):破億(僅靠兩間場館)
- 廣告平均預約成本:NT$50/筆(產業平均1/5)
這個案例證明了一件事:品牌的成功不是從曝光開始,而是從「語言設計」與「心理理解」開始。你能說服市場的,不是你是誰,而是你如何說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