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演算法的廣告人:用心理+數據+故事,打造低成本高轉換的七大實戰案例

這篇文章幫你解答

如果你搜尋:

這篇就是你要找到的案例集。

廣告不是砸錢,而是破解演算法

多數人以為廣告等於「投放預算 + 下廣告按鈕」。在平台主導的時代,真正能拉開差距的,是:
👉 誰先看懂平台規則、誰先抓住人性的觸發點。

我是 Bless,專門替金融、健身、宗教、教育等產業做 Facebook 廣告。我的任務是:用小品牌也能負擔的預算,做到大品牌才有的效果。以下七個案例,揭露演算法破口與心理誘因的操作方法。

案例一|留言展示間 + 新功能漏洞

挑戰:零知名度、價格高於市場兩倍。

策略重點:

成果:每筆名單 NT$50(約產業平均 1/5),社群自發打卡,預售迅速到損益平衡。

案例二|投顧產業:在嚴審下誘導合法互動

挑戰:誘導互動類語句被嚴格檢查。

破解手法:

成果:每位加 LINE 成本 NT$5(約 1%),留言帶來病毒式擴散。

案例三|用爭議製造演算法放大(情緒操作)

原理:系統以互動強度判定「熱門」,不分正負。

操作:

製造情緒強烈、誘發討論的內容,接受負評帶來的大量互動以換取免費曝光。

成果:加 LINE 成本約 NT$100(同業 1/5),兩年營收突破 5,000 萬。

案例四|醫美:把「主動私訊」設為優質事件

原理:平台將用戶主動私訊視為高價值互動。

策略:

廣告不放直連表單,而是設計誘導用戶主動私訊的流程,讓系統把該素材視為高品質並放大。

成果:每則私訊成本約 NT$60(產業平均 1/3),私訊轉換率高,線上諮詢與預約上升。

案例五|餐飲:用 UTM 做逆向受眾優化

流程:

每支素材貼不同 UTM → GA 反查帶單來源 → 集中預算到高轉換受眾 → 精細化素材微調。

成果:訂位成本降至原來 1/4,準確找到主力客群,整體投放效率顯著上升。

案例六|濾掉假帳號:以裝置與族群過濾真流量

問題:機器人/僵屍帳號、模擬器登入會大量點擊或留言,造成虛假流量與高互動率,消耗預算並扭曲受眾分配,導致真實轉換下降或受眾偏移。

破解方法:

效果量化:在不同帳號與產業中,可有效降低 30%–50% 的轉換成本,同時提升真實名單質量與後續轉化率。

注意:此類過濾需小心平衡,避免過度排除而失去真正高價值用戶;操作前應先做小範圍測試並逐步擴大。

案例七|規避廣告審核:把真廣告放在留言(降低封鎖風險)

問題:直接在廣告主文放出敏感或高觸發內容,容易被平台審核攔截或封鎖。

破解方法:

實際效果:大幅減少被系統判定違規或被人工審核封鎖的機率,實務上可達到超過 95% 的廣告封鎖降低(視內容類型與平台政策變動而異)。

注意:此技術需嚴格控管內容與流程,避免觸及平台明確禁止的做法;同時要保留完整可追溯的合規證據。

結語|廣告的真正對手是「演算法」,不是同業

從健身、投顧、醫美到餐飲,這七個案例的共同點只有一個:不是花更多錢,而是把演算法當隊友,用心理與數據做槓桿。

你需要:

演算法 廣告策略 行銷心理 案例研究 Meta廣告